被迫假死后,清冷陛下追来了精选章节

小说:被迫假死后,清冷陛下追来了 作者:寻声 更新时间:2025-08-21

废后圣旨下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旁人想象的那样歇斯底里,反而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景国人对此事也是喜闻乐见。毕竟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是挟恩图报才能嫁给当今陛下的。

1坊间传言,景国帝后貌合神离已久,皇后不得景帝喜爱,加之其身份卑微,

景帝迟早会废了皇后,改立世家女。也有人传,帝后相识于微末,

皇后更是对景帝有救命之恩,两人情意甚笃,废后一事实属谣传。两方各执一词,

这事迟迟没有定论。毕竟,帝后的关系实在让人看不真切。说是喜欢,

对于朝中半数官员参皇后失德一事也不见陛下有半点维护之意。说不喜欢,

可当初力排众议,执意立柳氏女为后的也是陛下,甚至为了立她为后,

陛下还搬出了汉宣帝和许皇后故剑情深的典故。而今立国已经三年,

后宫之中仍只有皇后一人。朝中官员参她也是以善妒为由。2我叫柳梨笙,是大景的皇后。

爹说,生我那时,家里的梨子刚刚丰收,就给我取了这么个名字。

原先是生长的“生”后来得了村里的老先生指点,改成了如今这个“笙”。爹娘不识字,

但既然是村里唯一读过书中过举的老先生给出的提议,那自然是极好的。于是当晚,

爹娘就笙笙,笙笙的叫个不停,还不停念叨着笙这个字好。隔日,就给老先生送了一个红封。

据那位老先生所说,笙,指的是的一种乐器。乡里乐器并不多见,

最多见的也不过三样:笛子,唢呐,二胡。

以至于后来的我总是在想所谓的笙究竟是何种乐器,长什么样子。

后来成了皇后见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着的笙,才知道也不过如此。3永兴二十六年,

景国皇帝亲征西戎永兴二十八年,西戎大败,甘愿俯首称臣,自此天下初定。陛下不日归京。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对上了苏全略带同情的目光。

苏全是慕容长浔的大太监,平日最得他信赖。他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得不忍。

不待我疑惑,就见他从身后拿出了一道黄色圣旨原来与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一道废后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皇后乃国之表率,柳室女出身乡野,行事粗鄙,不通文墨,

加之其善妒至极,恐有谋害皇肆之患,实不堪为一国之后,今令其归还凤印,褫夺皇后称号,

即刻迁出坤宁宫。念其生育太子有功,特封为贵妃,赐号佳,钦此。

传旨公公尖细的嗓音划破了宫中的天际。好似一个惊雷,倏地砸落在众人心上。

之前群臣多次劝陛下废后,陛下都不予理睬,怎么突然就降旨废后了?

可传旨的人是苏全无疑,那这道圣旨就不可能有假。想到圣旨上的内容,众人面色复杂,

少年夫妻,何至于此,更何况,他们还生了一个孩子啊。陛下,竟是连太子的面子也不顾啊。

该是多么厌恶一个人才会用这样恶毒的语言来羞辱她。许是太过惊愕,

我一时竟没能反应过来。还是一旁的宫女提醒,我才讷讷地接过圣旨。

手中明黄圣旨亮的刺眼,让我一时有些晃神。原来这就是他给的答复。

他大可以给我随便安个罪名,何必搬些莫须有的,白白给人留下把柄,骂他抛弃糟糠之妻,

降妻为妾。周围的宫人也有些惊疑未定,虽说早有帝后不和的传言,

可谁也没想到陛下竟厌恶皇后至此。这样的言语,便是用来形容陌生人,都会让人羞愤欲死,

陛下竟用来形容他的结发妻子。自陛下登基后,废旧制,立新政,轻摇赋税,重建法度。

是景国人人尊崇的不世明君。可我出身乡野,大字不识,若非他幼时不幸流落民间,

我们该是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也不会有任何交集的。更别提能嫁给他,当上皇后了。

4当今陛下慕容长浔,身长八尺,面如冠玉,是当年无数人垂涎的如意郎君。

早在当初还是个山野村夫的时候,就引得许多乡绅富户的**芳心暗许,

甚至不顾女子矜持的驻足观看。我与慕容长浔其实勉强可以称得上一句青梅竹马。

他那时并不叫慕容长浔,叫李玹。李玹之名,丰云县皆知,称得上一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凡是见过他的人,就没人能说他一句不好。他就像珍宝一样,无人不喜。只不过他住在村头,

我住在村尾,平日里并不相熟。除了我刻意为之,只有村中有大事时才能见上一面,

便是这样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他是村中少见的读书人,那个为我改字的老先生就是他的老师,

许是钻研学识,他平时很少出门。和他仅有的几次见面都是在村口等车的地方。

后来我渐渐发现,大概每隔半月,他就会乘车去镇上书社一趟,添些纸墨,或是书籍。

他生得实在出众,仪表堂堂,又通文墨,家中还是丰云村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

不知是多少人眼中的如意郎君。我那时也只敢像寻常女子一样没在人群里瞄着眼看他。

他常穿着一身青衫,头发高束,身形挺拔,像一棵绿竹一样,明明这样简单的装扮,

却衬得他更加温润如玉。或许那时我就该知道,他这人呀,注定不凡。无奈那时年幼无知,

美色晃眼,还是欢欢喜喜的嫁了他。5事情的转机还得是这个所谓的救命之恩说是救命之恩,

也算不上。只是我在采野菜的时候,碰巧遇到了不幸掉入猎坑中的李玹。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他向来深居简出。说来也是怪他太过闭户,

村里人都知道这片林子到处都是陷阱,平时上山摘野果或是找野货的时候都会避开。

独他是个例外。其实没有我,旁人也会发现的,他又未伤到嗓子,扯嗓子叫上一声,

周围的人便都能听到。左不过他在坑里多待一会儿。他得救后,就来我家道谢,

来时还带了城里的点心和三两谢银。当时的三两银子于我家来说可是笔巨款,若是省着点用,

可够我们一家三口歇息半年。爹娘推却不能,只能揣进兜里。内心却还是心有惶然。

于是家里有的,或蛋或菜,总要留一些出来让我送去他家。他再赠礼,如此一来二去,

关系倒比之前要相熟不少。平日里若是遇见也会打个招呼。也许是自卑,

我并不会主动找他搭话。倒是他有时瞧见我,会主动同我说话。不过也都是些客套之语。

6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村头的枫树红了一茬又一茬,如此又过了两三年。我到了十四岁。

时下女子,十五及笄,十六嫁人。光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些,

便要大半年时间。所以女子多在及笄之前就开始相看人家。民间也不例外。早在去年,

爹娘就以我年岁将近为由,将我拘在家中,不让我出去干活。长时间待在家里,

倒叫我平时那身黄皮,白皙了不少。照我娘的话说,就是也有点待嫁女的模样了。

我娘当年是村里有名的美人,当年嫁给我爹主要是看中他年少丧母,人又上进老实。

我长像肖母,也能勉强称得上个美人,但放在真正的美人面前那是根本不够看的。嫁人一事,

我倒没什么异议,大抵也是知道我与李玹绝无可能。女子嫁人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唯一所愿便是未来夫婿能像爹爹对娘亲那样对我。如此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谁也没料到,

李玹会请媒人登我家的门。事情进行的格外顺利,

爹娘知道求亲的李玹就是村头的李玹时立马就同意了,

毕竟十里八方再没有比李玹还出色的男子了。

那一段时日我们全家都像捡到了天上掉的馅饼一样,整日里都是喜气洋洋的,

娘更是不断夸耀我生得好,才让她找到个好女婿。两家谈好后,

爹娘他们就时不时安排我们见上一面。每次都是他提着一些新鲜吃食来我家接我,

接到我后就带着我出去游玩。要么去村头的池塘里欣赏荷花,要么就去镇上酒楼吃顿好的。

偶尔我们会去镇上各大商铺逛逛,他会给我买下好看的簪子,不经意插在我的发间,

眉眼弯弯的说适合我。这样美好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嫁人那天。7我出嫁那日,

处处是张灯结彩,穿着亲手制成的大红嫁衣欢欢喜喜的嫁给了意中人。

犹记得那日爹娘哭的声泪俱下,恨不能和我一起去李家。我是家中独女,

出嫁时带走了家中大半银钱,足足有二十两银子,放在整个村,那都是独一份,

可见爹娘有多心疼我了。盖头被揭开,映入眼帘的是面带笑意的李玹,

大红的喜袍衬得他更加气宇轩昂,英俊不凡。见状我暗自松了口气,他的喜袍也是我绣的,

绣的时候就一直担心合不合身,现在看来我的担心实属多余。他见我看他笑意越发深重。

嗓音轻佻道:“夫人,来喝合卺酒了。”我一下就羞红了脸。

胡乱的喝了一口桌上倒好的合卺酒就不说话了。他今日也涂了口脂,刚刚又喝了酒,

显得唇瓣愈发红艳。从前他在我面前一直都是端方守礼的样子,

我还从来没见过他这么色气的一面。不由得多看了两眼。他又喝了一杯酒,随后就来吻我。

我不知何时被他推倒在床。意乱情迷间,他突然在我耳边说了句话。声音有些小,我没听清,

下意识回问了一句“什么?”他又笑了,笑声低沉悦耳,格外好听,他今天一直在笑。

“我说,请夫人以后唤我长浔,这是我的小名。”“好的,我记住了,长浔。

”“嗯”一室旖旎,被翻红浪。8嫁给他的那几年,他待我很好,教我读书识字,明辨是非,

我们琴瑟和鸣,恩爱有加。我原本以为我们能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成亲后的第三年。

某一日他去镇上后突然失魂落魄的回来。我和他说话,他也是草草敷衍,一脸疲惫不堪。

那一整日他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晚上我们躺在一起正要歇下的时候,

他突然说要给我讲个故事。他的声音罕见的有些沉重。“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

国家里面有一个太子,太子为人仁善,体恤百姓,人人称赞……”故事说完了,

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借用了这个故事向我道出了他的身世。先皇昏庸,宠溺妖妃,

偏信佞臣,搅得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后来更是疑心太子有不臣之心,于金銮殿上逼死了太子。

仁孝一生的太子被生父活活逼死。此事一出,震惊朝野。闻此噩耗,太子妃悲痛不已,

自刎身亡,毅然决然的追随太子而去。死前曾命亲信送独子出城,皇孙自此下落不明,

流落民间十余载。事情实在荒唐,退位多年的太上皇怒而出山。先是废了先皇,绞杀了妖妃,

随后又以雷霆手段肃清了朝纲。更是倾尽全力寻找太孙,无奈太子妃已死,一丝线索也无,

到如今依旧杳无音讯。原来就是先太子遗孤,太上皇苦寻无果的太孙。9“我同你说这些,

你明白了吗?”“你是想同我说你就是皇太孙。”想到这我不免有些心疼,这些经历,

光是听着就让人揪心,竟然是他的真实经历。

我又想起成亲第二天他拉着我拜的那两块无字碑,当时我还在疑惑,现在就有了解释。

“若可以,我希望我只是李玹。”这样他也能像个寻常人一样,

和所爱之人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慕容长浔语音喑哑,脸上带着苦笑。“我原名慕容玹,

母妃姓李,长浔是我的字。”“先太子慕容瑾就是我的父亲,父亲死后,母亲日日垂泪,

对先皇彻底寒心。”“生怕我再步父亲的后尘,于是在死前命人把我遣送出宫。

她希望我能像个平常人一样平安的度过一生。”“我也一直在如她希望的那样做。

”“可是如今太爷爷年事已高,他们都在劝我,想让我回去主持大局,但我不想,

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意见。”“长浔,我们不能这么自私,

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这是你教我的道理。”“即便我不再只属于你?

”他的声音沙哑,破碎的嗓音夹着一股无尽的苍凉。我不懂什么叫不再只属于我。

但在这一瞬间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他每天都会教我读书写字,

想到每日清晨他会为我挽发描眉,再想到每年冬日,

他都会为我摘下树上开的最艳的那枝梅花……他知道我的所有喜好,喜欢的,厌恶的,

他一一记得。他待我是那样真诚,对我是那样那样好。

可是我又想到去年在镇上遇见的那些难民,他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只能沿街乞讨,

却又被人避之不及。我知道这样的难民大晟有很多,纵然我心生怜悯,却又无力改变。

还想到爹娘满脸愁苦的说今年赋税又上涨了几成的事。

这样一想好像我对他的喜欢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于是我只能说“无论发生什么,

慕容长浔永远都是我的丈夫。”只要你还是慕容长浔,就绝无更改。“我想这天下河清海晏,

你能做到的,对吗?”这是我的愿望也是天下万民的愿望。慕容长浔蓦地沉默下来,

他看着我良久才出声道:“我明白了,笙笙,你所愿,即是我所愿。”我们依偎在一起,

如寻常夫妻一样。月光把我们的影子映照在窗棂上,像两棵交缠在一起的树,

永远也无法分开。忽的他握紧了我的肩膀,使我正对着他,我抬头正对上他炽热的双眸,

他的眼睛里面像有星星,让我沉溺其中。“你记住,我让你唤我长浔,是因为我喜欢你,

我喜欢听你念我的字。”不是因为我娶了你,你占了我妻子这个位置。“我知道。

”真正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每一次的短暂对视我都能从他的视线中窥见他那滚烫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