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wnOverDubai:WhentheOasisStillGlows"
迪拜的晨光像融化的金子,透过员工宿舍那层薄得几乎透明的窗帘渗进来,在水泥地上铺出一块晃动的光斑。程远睁开眼,看着上铺床板缝隙间漏下的细碎光点,像小时候老家溪水里闪动的鱼鳞。他轻手轻脚地从双层床的下铺爬起来,生怕吵醒同屋的菲律宾室友马克。宿舍是四人间,除了马克,还有印度人拉吉和巴基斯坦人阿里,都是酒店基层员工。
洗手间镜子上布满水渍,程远用掌心抹开一片清晰,看见自己眼里残留的睡意。他对着镜子打领带,这是他每天最在意的仪式——即使是最普通的酒店制服,他也要穿得一丝不苟。领带是大学毕业时父亲送的,深蓝色带暗纹,已经有些旧了,但依然是他最珍惜的物品。
"程,又这么早?"拉吉揉着眼睛走进来,浓重的印度口音让简单的英语单词变得滑稽。
"早班车不等人。"程远笑着用印地语回答,这是他在与拉吉长期相处中学来的几句日常用语。
拉吉立刻眉开眼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聪明的中国小子!今天下班一起去吃沙瓦玛?我知道德拉区新开了一家,只要5迪拉姆。"
"成交。"程远比了个OK的手势。德拉区是迪拜的老城区,物价只有酒店区的十分之一,是他们这些外籍打工者的天堂。
七点整,员工班车准时到达。程远和二十几个穿着不同制服的酒店员工挤进车厢。空调开得很足,但人挨着人,还是能闻到各种香水、汗水和咖喱混杂的气味。程远找了个靠窗的位置,从包里掏出**语单词本,趁着二十分钟车程复习今日目标——十个商务用语。
"又在学习?"客房部的中国大姐王丽挤到他旁边坐下,"小程啊,你这么用功,怎么不去找个正经公司上班?"
程远合上本子,笑了笑:"王姐,我现在的工作也很正经啊。"
"哎,礼宾员能有什么出息?"王丽压低声音,"我听说前台的小张跳槽去了本地一家贸易公司,工资翻了一倍。你要不要我帮你打听打听?"
"谢谢王姐,不过我合同还有一年半呢。"程远婉拒道。王丽是典型的中国热心肠,自从知道他是中国人后,就总想给他介绍对象或工作。
班车停在员工通道入口。程远穿过迷宫般的后勤区域,在打卡机前排队。前面是行李部的埃及人哈桑,正用**语大声讲电话,抱怨昨晚的足球赛结果。程远默默记下几个他常用的俚语——这些在正规教材上学不到,但对理解当地文化很有帮助。
"程!"刚打完卡,前台主管约瑟夫就叫住他,"今天有中国旅游团入住,你负责接待。他们十点到,35人,都是第一次来迪拜的中老年游客。"
程远点点头,快步走向礼宾台。他迅速准备了足够的中文欢迎卡和迪拜地图,还特意检查了行李标签的中文翻译是否准确。上午九点五十分,三辆旅游大巴准时抵达,一群戴着统一红色帽子的中国游客涌入大堂,喧闹声立刻填满了整个空间。
"大家请排好队!护照和签证都拿在手上!"导游举着小旗子喊道,但老人们已经四散开来,有的忙着拍照,有的围着喷泉转悠,还有几位直接坐到沙发上脱鞋揉脚。
程远深吸一口气,走上前用中文说:"各位贵宾上午好,欢迎来到亚特兰蒂斯酒店。为了加快入住流程,请大家..."
"小伙子!"一位大妈突然抓住他的胳膊,"厕所在哪儿?我憋一路了!"
"阿姨,洗手间在您右手边走廊尽头。"程远保持着微笑,同时看到另外两位老人正试图用保温杯接香槟塔的酒。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程远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帮不会英语的老人填写入住表格、解释房卡使用方法、劝阻他们在大堂晾洗衣服的企图、甚至帮一位老爷子设置微信视频通话。当最后一位客人拿到房卡时,他的衬衫后背已经湿透。
"小程啊,多亏有你。"导游擦着汗走过来,塞给他一包中华香烟,"这些叔叔阿姨都是厂里退休的,第一次出国,啥都不懂。"
程远婉拒了香烟:"应该的。如果需要任何帮助,随时联系礼宾部。"
中午休息时,约瑟夫难得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处理得不错。中国客人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既懂语言又懂文化的人。"
忙碌的上午过去,午餐时间程远和几个同事挤在狭小的员工餐厅。今天的菜单是印度咖喱、**烤肉和米饭,味道浓重但管饱。拉吉神秘兮兮地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尝尝,我妈妈寄来的自制芒果酱。"
程远用勺子挖了一点抹在馕饼上,甜中带辣的风味立刻在口腔炸开。"太棒了!"他由衷赞叹,"替我谢谢阿姨。"
"我妈说下次给你单独做一瓶。"拉吉眨眨眼,"她说你太瘦了,需要多吃点。"
同事们哄笑起来。在这国际化的环境中,食物成了最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程远经常用自己做的饺子酱换取各国同事的特产,这种小小的交换让枯燥的打工生活有了温度。
下午三点,程远正在整理旅游资料,对讲机突然响起:"礼宾部,前台需要中文协助。"
前台站着一位中国中年男子,正用蹩脚的英语与约瑟夫争执什么。程远快步走过去:"先生,有什么可以帮您?"
"可算来个会说人话的了!"男子如释重负,"我房间的保险箱打不开了,里面有两万美金现金,他们非说要等工程师来,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程远立刻用**语向约瑟夫解释情况,强调事情的紧急性。约瑟夫皱起眉头:"按规定必须等安保和工程师一起开箱。"
"先生,为了您的财产安全,我们需要走正规程序。"程远转向客人,语气诚恳,"不过我可以陪您回房间等待,确保整个过程透明。"
客人勉强同意了。程远陪他上楼,路上了解到他是来自温州的商人,来迪拜参加建材展。等待工程师的半小时里,程远用中文与他聊天,介绍迪拜的注意事项,还推荐了几家地道的中国餐厅。客人的怒气渐渐平息,甚至询问起迪拜的市场情况——这正是程远熟悉的领域,他大学毕业论文就写的中东建材市场分析。
保险箱最终安全打开,现金完好无损。客人执意要给程远小费,被他婉拒了:"这是我们的职责,您满意就是最好的回报。"
下班后的班车比早晨安静多了,大家都累得不想说话。程远在德拉区下车,拉吉已经在约定的沙瓦玛摊前等他。摊主是位叙利亚大叔,手法娴熟地将烤肉削进面饼,加入腌萝卜和蒜酱,卷成紧紧的一包。
"两份特制,多加辣。"拉吉用**语喊道,转头对程远解释,"我告诉他你是中国人,能吃辣。"
热腾腾的沙瓦玛只要5迪拉姆,是程远在迪拜吃过最实惠的美食。他和拉吉坐在路边矮墙上吃,看着街上穿黑袍的本地妇女、穿西装的欧美商人和穿工服的南亚劳工来来往往。迪拜的奢华酒店背后,是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多元社区。
"你今天好像很高兴?"拉吉问,嘴边沾着蒜酱。
程远讲了中文客人的事,拉吉拍拍他的背:"看吧,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过..."他压低声音,"小心约瑟夫,他从不做没有好处的事。"
回宿舍已经晚上九点。程远轻手轻脚地洗漱,不想吵醒早班的室友。床头的手机亮起——母亲发来微信,问他最近怎么样,钱够不够用。程远回复一切都好,附上昨天在酒店海滩拍的照片。他没告诉家里自己每天工作十小时,也没提宿舍空调经常坏掉的事。
正要睡觉,手机又亮了。是王丽发来的消息:"小程,明天有个中国教育代表团入住,经理点名要你负责接待。听说是什么名校毕业的女老板带队,你可要把握机会啊!"
程远笑了笑,回复道:"谢谢王姐,我会做好本职工作。"放下手机,他望着天花板上斑驳的水渍,想起自己大学时也曾梦想出国深造,却因为家庭条件只能选择工作。如今在异国他乡的酒店里,每天穿着制服对客人点头哈腰,与当初的梦想相去甚远。
第二天早晨,程远比平时更早到了礼宾台。他特意检查了所有中文资料是否齐全,还准备了几份迪拜地图的中文版。根据预定信息,那个中国教育代表团应该在上午十点左右到达。
九点五十分,大堂旋转门转动,一群亚洲面孔的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位穿着米色西装的女性,黑色长发利落地扎在脑后,走路时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程远立刻站直身体,调整好职业微笑。
"您好,欢迎光临亚特兰蒂斯酒店。"程远用中文问候道,"请问是新视野教育代表团吗?"
女人微微一愣,目光落在他胸前的名牌上:"是的。程远?你是中国人?"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惊讶。程远抬头,第一次看清她的面容——不是想象中浓妆艳抹的女强人,而是一张干净利落的脸,眼睛明亮有神,嘴角微微上扬,透着一股不张扬的自信。
"是的,俞女士。"程远保持着专业态度,"您的房间已经准备好,请随我来。"
当俞瑾接过房卡时,程远注意到她手腕上那块精致的卡地亚手表在灯光下闪着低调的光芒。这光芒与他磨旧的衬衫袖口形成鲜明对比,提醒着他们之间那道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鸿沟。
"谢谢。"俞瑾简短地说,然后带着团队走向电梯。程远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电梯门后,轻轻呼出一口气。
这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接待工作,但不知为何,程远感觉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也许是因为她看他的眼神里没有常见的居高临下,也许是因为她念他名字时的语调太过自然,仿佛他们早已相识。
"程!别发呆了!"约瑟夫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去帮那位女士拿行李!"
程远摇摇头,赶走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在迪拜这座梦幻之都,每天都有无数故事开始又结束。而他,只是一个穿着制服的礼宾员,连配角都算不上的小角色。
但命运有时就喜欢开玩笑。当天深夜,当程远正在值夜班时,电梯门突然打开,俞瑾急匆匆地走了出来,脸色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