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从猛踩梁璐开始逆袭青云

祁同伟:从猛踩梁璐开始逆袭青云

梦想速更 著
  • 类别:都市 状态:连载中 主角:祁同伟梁璐 更新时间:2025-07-28 19:11

祁同伟梁璐是一位普通的年轻人,直到他发现了一本神秘的日记本,这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在梦想速更的小说《祁同伟:从猛踩梁璐开始逆袭青云》中,祁同伟梁璐被卷入了一个充满谜团和危险的事件之中。他将面临无数的挑战和敌人的追击,揭开隐藏在阴影中的真相。这部都市生活小说扣人心弦,以紧凑的情节和精彩的描写令读者着迷,这七个字,如同一道惊雷,穿越了十年的时空,清晰地回荡在周维清的耳边。它将十年前那个目光赤诚、渴望抓住命运咽喉的青年,与此……。

最新章节(第1章)

全部目录
  • 时间是最无情、也最公正的机器。

    它以一种恒定的速率,碾过世间万物,无论是英雄的壮志,还是小人的算计,在它面前都无甚分别。

    十年光阴,倏忽而过。

    这十年,是龙国巨龙腾飞的十年。

    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处处都散发着蓬勃的朝气与机遇。

    而旧日的恩怨情仇,似乎也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被冲刷得渐渐模糊。

    燕京。

    一间规格颇高的主任办公室内,周维清正低头审阅着堆积如山的文件。

    他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神情专注,眼神比十年前更加深邃内敛。

    曾经的学者儒雅之上,又多了几分执掌权柄的沉稳与果决。

    他手中的笔不时在旁边的笔记本上迅速记下几处要点,字迹锋利,一如他的行事风格。

    桌上的红色内线电话突然响起,打破了满室的寂静。

    周维清头也不抬,左手拿起听筒,习以为常地问道:“你好,哪位?”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随即传来一个比十年前愈发沉稳、厚重的声音,带着一丝跨越重洋的磁性:“老师,是我,同伟。”

    听到这个声音,周维清脸上紧绷的线条瞬间柔和下来。

    他难得地按下了免提键,将听筒放回原位,然后靠在椅背上,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这个在下属面前不苟言笑的主任,此刻露出了最真实、最放松的一面。

    他从桌后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川流不息的钢铁洪流,才笑着对电话那头问道:“同伟啊,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是不是……回来的日期定下了?”

    大洋彼岸,正值深夜。祁同伟站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办公室里,窗外是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璀璨夜景。

    十年岁月,不仅磨平了他身上最后一丝青涩,更赋予了他一种历经风浪后的从容与自信。

    “是的,老师,日子定下了。”

    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七天之后回国。”

    “好,好啊。”

    周维清由衷地说道,语气中满是欣慰。

    祁同伟顿了顿,继续汇报着:“燕大那边的动作很快,已经提前给了我正职教授的待遇,聘用合同前天就通过国际快递送过来了,上面连公章和校长签名都已经盖好了。”

    周维清听着,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嗯”,似乎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

    他慢悠悠地踱回办公桌旁,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的茶叶,又问道:“就没有点别的?”

    祁同伟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那笑声中带着对恩师的了然和尊敬:“别的学校当然也打来过电话,给的条件甚至更优厚。

    但我跟他们说,谁让我的老师您是燕大人呢,学生总不能忘了根。

    而且,燕大这次给的诚意,也确实够多了。”

    “这就对了!”

    周维清也哈哈大笑起来,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都变得轻松愉快,“你现在正是黄金年龄,未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能行差踏错。

    对了,我可是听说,你这几年在华尔街那边名气不小啊,好几家顶尖的跨国集团都挂着你‘特聘金融顾问’的名号,人家就没想着花大价钱,用高薪把你这个财神爷留在美国吗?”

    周维清的话看似玩笑,却也是一次最后的试探。

    祁同伟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回忆着什么,然后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老师,您应该还记得。

    七年前,我两年交换生资格到期的时候,耶鲁的导师,那位菲利普斯教授,极力劝说我留下来,直接跟着他读博士。

    那个时候,国内有不少风言风语,说我祁同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我贪图国外的优渥条件,是‘吃水忘了挖井人’。

    我甚至听说,因为这件事,您当时在单位里也受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影响。”

    周维清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住了,他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电话那头的祁同伟,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充满了力量与信念感:“很多人都以为我不会回来了。

    但是老师,我今天之所以选择燕大,选择回国,不仅仅是因为您,更是因为我始终都记着十年前,在燕大那间小小的会议室里,我对您说过的七个字——”

    “我爱我的祖国!”

    这七个字,如同一道惊雷,穿越了十年的时空,清晰地回荡在周维清的耳边。

    它将十年前那个目光赤诚、渴望抓住命运咽喉的青年,与此刻这个沉稳自信、即将学成归来的学者,完美地重叠在了一起。

    初心未改,信念弥坚。

    周维清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他重重地将茶杯放在桌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沉声道:“好!我等你回来!

    我们师生,在燕京,再好好喝一杯!”

    七天时光,眨眼而过。

    燕京的深秋,已带着几分凛冽的寒意。

    当祁同伟乘坐的国际航班平稳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时,天空正飘着零星的细雨。

    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风衣,推着简单的行李车,走出了国际到达的闸口。

    尽管心中早有准备,但在看清机场出口处的迎接阵容时,他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

    人群的最前方,站着两位分量十足的人物。

    一位是燕京大学主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而另一位,正是他的恩师,周维清。

    他今天没有坐机关的专车,而是自己开了辆普通的车过来,穿着也十分低调,但那份卓然的气度,却依旧是人群中最瞩目的存在。

    在他们身后,还站着几位法学院的教授,有些人祁同伟并不熟悉,但都曾在学术交流的邮件中,有过非常愉快的沟通。

    “祁教授,欢迎回家!”

    副校长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热情地握住了祁同伟的手,“盼了你十年,可算是把你给盼回来了!”

    “校长言重了,是学生回来了。”

    祁同伟谦逊地回应。

    “同伟,辛苦了。”

    周维清走上前,没有多余的客套,只是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双方见面,握手寒暄,场面热烈而真诚。燕京大学对于祁同伟的学成归来,展现出了相当高的规格和诚意。

    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出于对人才的爱惜,又有多少是周维清这位龙国官场实权人物的力挺与加分,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当晚,一场隆重而又保持着低调的接风宴在燕大附近的一家酒店举行。

    宴会过后,祁同伟的身份被正式确立。

    他不仅成为了燕京大学最年轻的正职教授之一,更是在周维清的推荐和运作下,成功入选了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也就是俗称的“国家千人计划”,享受国家级特殊津贴。

    十年前,他是一个被“流放”到偏远山区的屈辱毕业生;

    十年后,他站在了龙国最高学府的讲台上,成为了无数人仰望的国家级顶尖人才。

    他的人生,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无比坚实的起点之上。而汉东的风云,似乎已经离他远去,成为了遥远的故梦。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