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便利店,藏着三年的时光守护

告别便利店,藏着三年的时光守护

佚名 著
  • 类别:言情 状态:已完结 主角:林小满江屿 更新时间:2025-08-19 13:16

现代言情小说《告别便利店,藏着三年的时光守护》由作家佚名创作,主角是林小满江屿,我们为您提供告别便利店,藏着三年的时光守护首发最新章节及章节列表。讲述的是供客人们投递写给未来的信。她把手伸进冰冷的铁筒最深处,摸到的却不是预想中的灰尘,……

最新章节(告别便利店,藏着三年的时光守护精选章节)

全部目录
  • 第1章凌晨两点,她还在等一句“辛苦了”凌晨两点十七分,寒潮突袭。

    整座城市像被按下了静音键,只有风声在街巷里呼啸。便利店的玻璃门蒙着一层厚厚的水雾,

    模糊了店内外的界限。林小满蹲在门口,正整理着“时光邮筒”里的信件。

    那是个她自费挂上的铁皮箱子,上面用油漆写着一行字:寄给说不出口的你。

    她的指尖冻得通红,几乎失去知觉,却仍固执地逐字读完每一封信。

    有男生写给前女友的道歉,字迹潦草,墨水晕开,像哭过的痕迹。

    有老人每天写给亡妻的晚安,只有短短一句,却日复一日。“这鬼天气!”店门被猛地推开,

    一股寒风卷着雪粒子灌了进来。张姐一边收伞一边骂骂咧咧,雪水甩了一地。

    她一眼瞥见林小满抖着手往信封里塞信纸,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夺了过来。“林小满!

    你又空着肚子守你这破箱子!”张姐嗓门大,语气却透着关心,

    “李叔今早特地蒸了白菜馅的包子,说你胃寒,不能老吃泡面垫肚子!”林小满低下头,

    扯出一个笑,眼底却飞快地闪过一丝落寞。她记得李叔把包子递给她时说:“我老伴儿走前,

    最爱听我说早安。”可从来没人对她道一声“辛苦了”。门上的风铃“叮铃”轻响,

    一个穿着深灰色羽绒服的男人走了进来。他的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一截线条冷硬的下颌,

    皮肤在灯光下是冷调的白。他没看任何人,径直走向关东煮的区域,声音很低,

    像冬夜里冰面碎裂的轻响:“萝卜多的那份,还在吗?”张姐愣了一下,

    随即笑了:“最后一份?早给你留着呢,江先生,天天这个点来,谁还不知道你的口味。

    ”林小满下意识地抬头,恰好撞进他抬眼的一瞬。那是一双很安静的眼睛,

    像深夜里独自亮着的路灯,不刺眼,却也毫不避让。他接过张姐递来的热奶茶时,

    又轻声补充了一句:“少糖,温杯。”林小满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是她有一次随口跟张姐提过的个人偏好,连她自己都快忘了。男人转身离开前,

    目光不经意地掠过门口的邮筒,极轻微地停留了两秒。夜深了,张姐下班后,

    店里只剩林小满一个人。闭店前,她在邮筒的最底层,摸到一封没有收件人也没有邮票的信。

    信封是空白的。她拆开,里面只有一张小小的纸条,

    上面是一行字迹清瘦的字:“今天你帮流浪猫裹了围巾,它尾巴翘起来了。

    ”林小..满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很久,久到窗外的雪落满了地面,世界一片寂静。

    她想起下午那只瑟瑟发抖的狸花猫,想起自己解下脖子上的旧围巾。原来,有人看见了。

    她将那张纸条攥在手心,纸张的棱角硌得掌心微微发疼。她忽然开始期待,

    明天凌晨两点十七分,店门的风铃会不会再次响起。

    第2章原来有人在偷偷记下她的每一个“好”好吧,鉴于我对这类故事的深入理解,

    我会这样来讲述。首先,看看时钟,现在是两点十七分。我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到现在已经七个晚上了。他总是在一点四十五分来。我会准备好关东煮,量好奶茶,少放糖,

    然后在微波炉里加热三十秒。这是惯例,对吧?甚至让人感觉很安心。但今晚,

    什么都没发生。只有外面狂风呼啸。然后,阿杰浑身湿透地跑进来,

    嘴里嘟囔着江屿公司就像个通宵营业的网吧,还纳闷他怎么没来这儿。哼。就在那时,我猜,

    我开始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吧?张姐当然注意到了。“嘿,你家江屿今晚没来啊,是吧?

    ”她打趣道,让我脸红了。我只好忙着整理邮筒,像往常一样翻看着那些写满遗憾的纸条。

    就在这时,我又看到了一张。“你昨天咳嗽了三声,我让他们在关东煮的汤底里多加了姜。

    ”多加姜?我的咳嗽……他怎么知道的?几天后,他回来了。风雨终于停了。他走进来,

    肩上搭着一条干毛巾。他把毛巾递给我,说:“擦擦鞋,地滑。”鞋?

    我半小时前就换上干鞋了。这时,好心的阿杰忍不住脱口而出:“**,

    你真把我们店的排班表都记下来了啊?连小满上夜班的时间都清楚。”他只是耸耸肩,

    好像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顺手而已。”他说,顺手而已。那天晚上,又收到了一封信。

    但这一封……让我屏住了呼吸。“12月3日。

    你把最后一颗糖炒栗子给了街角蜷缩着的小孩,自己吃了半块冷三明治。

    我想给你递一杯热奶茶,又怕吓着你。”冷三明治?糖炒栗子?那天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这个邮筒,装的不只是别人的遗憾。它……是关于我的。一种我不敢言说的温柔。

    外面的风开始小了。接着……一片寂静。灯光闪烁,时钟滴答作响。我还沉浸在那些文字里,

    沉浸在……关于他的思绪中,我想。就在这时,电话**打破了寂静,

    那突兀的**划破了宁静。我看着来电显示上那个熟悉又让我心跳骤停的名字,

    犹豫了一下才接起电话。果然,凌晨一点四十五分,风铃准时响起。一连七天,

    江屿像是上了发条的闹钟,分秒不差地推开便利店的门。同样的靠窗位置,

    同样的关东煮和少糖温杯的热奶茶。林小满甚至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在他推门前三十秒,

    就会把刚做好的奶茶放进柜台下的温水区,等他走到柜台前,温度刚刚好。

    这种默契让她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安宁。直到第八天,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

    一点四十五分过去了,门口空空如也。两点,两点一刻,风铃在风雨中胡乱响着,

    却再也不是那个沉稳的开门声。林小满擦拭着早就一尘不染的柜台,

    眼神却忍不住一次次瞟向门口,心头莫名有些发紧。“叮铃——”门被猛地推开,

    外卖员阿杰浑身湿透地冲了进来,一边取餐一边甩着头上的雨水:“妈的,这鬼天气!咦,

    林小满,**今天没来?他那公司楼里灯火通明的,快赶上通宵网吧了,

    我还以为他早跑你这儿避难来了。”林小满的心又是一沉。一旁的张姐听见了,

    拿抹布擦着手,笑呵呵地打趣:“小满,你跟那个帅哥都快成我们店的‘固定搭配’了,

    人家一天不来,看你这魂不守舍的,跟缺了根弦似的。”林小满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

    她低下头,假装整理柜台边的旧邮筒来掩饰自己的窘迫。指尖划过邮筒的夹层,

    却摸到了一张硬质的卡片。是第二封信。没有署名,字迹依旧清瘦有力。

    “你昨天咳嗽了三声,关东煮的汤底我让多加了姜。”她猛地抬头,

    望向那个空无一人的靠窗座位,仿佛那道清冷的身影依然坐在那里,

    隔着蒸腾的热气静静地看着她。心脏,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江屿一连消失了好几天。

    就在林小满快要以为他再也不会出现时,他又在了那个熟悉的时间点,推开了店门。

    只是这次,他的肩上随意搭着一条崭新的干毛巾。他把关东煮和奶茶放在柜台上,

    然后将那条毛巾递给她,声音一如既往地清淡:“换鞋用,地滑。”林小满彻底愣住了。

    半小时前,她因为鞋子被后厨的积水打湿,怕踩脏地面,才偷偷缩在柜台后面,

    用最轻的动作换上备用布鞋。他怎么会知道?这时,阿杰又来取餐,看见江屿,

    大嗓门地喊道:“**你可算来了!你真牛啊,是不是天天记我们店的排班表啊?

    连小满什么时候轮夜班都门儿清,掐得比我还准!”江屿接过奶茶的手顿也未顿,

    眼神甚至没偏一下,只淡淡地回了两个字:“顺手。”可那天晚上闭店前,

    林小满在邮筒的同一个夹层里,发现了第三封信。这一次,信上有了日期。“12月3日。

    你把最后一颗糖炒栗子给了街口蜷缩着的小孩,自己啃了半块冷三明治。

    我想递给你一杯热奶茶,又怕吓到你。”林小满紧紧攥着那张薄薄的信纸,指节泛白。

    她第一次觉得,这个被她用来存放城市里陌生人遗憾的邮筒,或许从一开始,

    就藏着一份只属于她的,她还不敢命名的温柔。整个后半夜,她都有些心神不宁,

    反复看着那几张信纸。直到快要天亮,万籁俱寂中,

    她放在储物柜里的手机忽然发出尖锐的声响,撕裂了这份独属于深夜的宁静。

    她看着来电显示上那个熟悉又让她心慌的名字,迟疑地按下了接听键。第3章她要走了,

    他三年的信却还在等她读“她看着来电显示上那个熟悉又让她心慌的名字,

    迟疑地按下了接听键。”“喂?”电话冰冷的金属外壳贴在我的耳边。“小满啊,

    你快回来吧!你妈她……”王姨的声音很焦急,透过电话里熟悉的杂音传了过来。“小满,

    亲爱的……医院……她说她没事,但是……我在她枕头底下发现了你所有的照片。

    ”我的世界有点天旋地转。我的妈妈……住院了。还有我的照片……这个细节,

    像一拳打在了我的肚子上。我挂了电话,手机屏幕还亮着,映出一张我多年没见过的照片。

    那时的我更年轻。妈妈在我身边光彩照人。一切都回到了三年前。一阵回忆袭来,

    一声无声的哭泣,一种我许久都不敢去感受的沉重,终于挣脱了束缚,让我哽咽。

    我狼狈不堪,蹲在仓库的角落里。这里的寂静震耳欲聋。然后,

    一条温暖的毛巾无声地递了过来。是张姐。她见证了这一切,比我自己还了解我。

    “如果你要走,那就走吧。别勉强自己。”她轻声说。“我会照顾好这家店。

    我也会帮你留意那个邮筒。”那个邮筒。它就像一个重担,“邮筒”是这家店的关键谜团。

    收拾东西的时候……我看到了它,和一些收据一起放在抽屉里。三个信封。没有署名。

    我颤抖着手指拿起第一个。就好像我在守护一段无声的代码,等着我去运行它,

    去解开那个长久以来的秘密。我决定在回家之前最后再去看一眼那个邮筒。

    我们这家店是以时光为主题的,那个邮筒就像一个时光胶囊。在最里面,

    我发现了一捆用橡皮筋扎着的信。足足三十封。每封都仔细标注了日期。

    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一种……感觉就像有一个沉默的守护者一直在注视着我的生活。

    “第一封:3月17日,你第一次对老人说‘慢慢找,不急’…”“第二封:5月2日,

    你笑着看小朋友摔倒…”“第三封:…”然后是最后一封信。最后一封。

    它给我的冲击太大了,我感觉自己都喘不过气来:“林小满,我想和你一起守护这个时光。

    ”我跑到外面,冷空气刺痛了我的脸颊,雪开始下了起来。他就在那里。江屿。靠在路灯旁,

    手里拿着一杯热奶茶。少糖,温杯。他怎么……他怎么会知道?他把奶茶递给我,

    杯子上布满了水珠。“我知道你妈妈需要你,但我需要你留下,或者……我和你一起回去。

    ”雪落在杯口,模糊了我周围的景象。林小满站在那里,手里的三十封信感觉又重又热。

    这些信是我藏了三年的秘密,但现在它是一个刚刚开启的未来。

    江屿的话和飘落的雪混在一起,哪个更冷,哪个更暖?太难分辨了。她低头看着信,

    然后抬头看着他,我第一次意识到,现在最艰难的是:回去还是留下,

    这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电话那头传来王姨焦急又刻意压低的声音,

    带着医院走廊特有的回响:“小满啊,你快回来吧!你妈她……半夜上厕所摔了一跤,

    人没事,但血糖一下就飙到二十多,医生说很危险!”林小满的心猛地一沉,

    握着手机的指尖泛白。王姨叹了口气:“她嘴上硬,说不给你添麻烦,

    可我刚才帮她收拾东西,枕头底下,压着的全是你的照片,最新的还是三年前那张。

    ”挂断电话,仓库里死一般的寂静。林小满缓缓蹲下,手机屏幕的光映亮了她惨白的脸。

    锁屏壁纸,正是王姨说的那张合影。照片里,母亲的笑容温暖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

    而她自己,则意气风发,对未来一无所知。三年的委屈、思念和倔强,在这一刻尽数崩塌。

    她把脸埋进膝盖,肩膀无声地耸动,压抑了许久的哭声终于从喉咙深处溢出,细碎又绝望。

    一只温热的手拍了拍她的背,店长张姐不知何时走了过来,

    将一条热毛巾塞进她手里:“哭出来就好了。想走就走,别硬撑着,

    这破店还能离了你倒闭不成?”张姐声音爽利,带着股让人心安的劲儿:“放心走,

    店有我呢。那个旧邮筒,我也帮你守着,保证没人动。”林小满胡乱擦了把脸,

    重重点了点头。她开始收拾自己为数不多的私人物品,动作麻木又迅速。

    拉开最底下的抽屉时,指尖却触到了几个坚硬的信封。是那三封没有署名、也没有邮票的信。

    她离家这三年,每逢生日,都会收到一封。信里没有甜言蜜语,

    只是一些平淡的观察和笨拙的鼓励。她曾以为是某个客人的恶作剧,此刻,

    指尖抚过信封上清隽的字迹,一个念头闪电般击中了她。她突然意识到,那个写信的人,

    或许早已看穿了她所有故作坚强的孤独。他像一个沉默的程序员,

    耐心地守着一段无人问津的代码,只等她按下运行键的那一天。她决定,

    在离开前最后清理一次那个被当做装饰品的邮筒。那是店里的一个特色,

    供客人们投递写给未来的信。她把手伸进冰冷的铁筒最深处,摸到的却不是预想中的灰尘,

    而是一叠用橡皮筋捆得整整齐齐的信封。足足三十封。每一封的封面上都标注着日期,

    字迹熟悉得让她心颤。“第一封:3月17日。你第一次对一位来找旧书的老人说,

    ‘您慢慢找,不急’。”“第十五封:8月4日。你把淋湿的小猫抱回店里,给它吹干了毛,

    偷偷藏在仓库。”她一封封看下去,指尖抖得几乎拿不稳。直到翻到最后一封。

    “第三十封:昨夜,你说你可能要走了,眼睛都红了。如果你能读到这些,

    说明我终究还是没胆量当面告诉你——林小满,我想和你一起守护这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林小满猛地抬头,抓着那叠信冲出了店门。深夜的寒风扑面而来,夹杂着细小的雪花。

    街对面的路灯下,江屿正静静地站着。他穿着一件黑色大衣,手里捧着一杯热奶茶,看到她,

    有些局促地迎了上来。“少糖,温杯。”他把奶茶递到她冻得通红的手边,

    声音在寒夜里显得格外轻,“我知道你妈妈需要你。但我也需要你留下来。

    或者……我陪你回去。”雪花悄无声息地落在奶茶温热的杯口,瞬间融化,

    像一句迟到了整整三年的早安。林小满站在原地,手里的三十封信仿佛有了滚烫的重量。

    它们是压抑了三年的秘密,也是一个刚刚开启的未来。江屿的话和漫天飞雪混在一起,

    让她分不清哪个更冷,哪个又更暖。她低头看着信,又抬头看着他,第一次感到,回去,

    或是留下,都成了一个无比艰难的选项。第4章###中文译文第4章那杯热奶茶,

    原来是他写给我的情书不知何时,雪花停了,只剩下寒风裹挟着地上的积雪,

    吹得人脸颊生疼。林小满握着江屿塞给她的热奶茶,那股暖意顺着掌心,

    一点点钻进冻得僵硬的四肢百骸。杯身上贴着一张便利贴,字迹清瘦有力,

    是江屿的笔迹——“少糖,温杯,今天也辛苦了”。这八个字像一把淬过火的匕首,

    精准地剖开了她层层包裹的坚硬外壳,露出里面最柔软的一处。

    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浸了水的棉花,酸涩肿胀。她终于抬起通红的眼睛,

    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你……为什么是现在?”三年的时间,不长不短,

    足够让一个人的习惯变成另一个人的日常,也足够让一份心动在无数次沉默中归于死寂。

    她以为,早就错过了。江屿的目光沉静如水,映着远处便利店温暖的灯光,

    也映着她狼狈的模样。“因为你说了要走。”他一字一句,清晰地敲在她心上,

    “我怕再不说,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不能再等一个不确定的‘下次’。

    ”远处便利店的玻璃门后,张姐一直悄悄关注着这边,看到两人终于说上了话,

    她悄悄竖起大拇指,比了个“OK”的手势,脸上是姨母般的欣慰笑容。那一晚,

    林小满回到出租屋,一夜无眠。她把那三十封信按照日期,一封封在床上摊开。从第一封,

    他写她第一次在便利店里,对着一个找零钱找了很久的老人耐心说“您慢慢来,不急”,

    到最后一封,笔迹已经有些潦草,似乎带着某种孤注一掷的决绝,“如果你读到这些,

    意味着我所有的伪装都已失效。林小满,我需要你留下来,或者,我陪你回去。

    ”每一件她以为早已遗忘在时间洪流里的小事,都被他细心地打捞起来,

    串成了她这三年的人生轨迹。凌晨五点,天色将明未明,王姨的电话准时打了过来,

    语气里满是疲惫:“小满啊,你妈今早血糖又不稳了,在病床上一直念叨,

    说想吃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荠菜馅饺子。”林小满握着手机,望着窗外那片灰白色的天光,

    心里某个地方忽然就豁然开朗。她一直拼命想要逃离的原生家庭,在最脆弱的时候,

    依然用一种笨拙的方式表达着对她的牵挂;而她一直以为无人问津、活得像个孤岛的自己,

    却被另一个人用三年的时光,默默地守护着。她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江屿的电话。

    电话几乎是立刻就被接起,那头没有说话,只有清浅的呼吸声。她的声音很轻,

    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试探和依赖:“我妈在城南第三医院……你……能来一趟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一声极轻的“好”,像是一道指令被精准接收并执行,

    沉稳而坚定。挂了电话,林小满看着窗外彻底亮起来的天,心里那块悬了三年的石头,

    一半落了地,一半却悬得更高了。她不知道自己这个电话打得是对是错,

    更不知道江屿的那个“好”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天亮后,她收拾好东西,

    打车去了城南三院。医院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一如既往地刺鼻,她站在住院部大楼的门口,

    寒风吹在脸上,人却比在雪地里时还要清醒。她只是下意识地,朝着约定的路口望去。

    第5章陪我去医院,顺便见见我妈一辆黑色的车准时停在医院门口,江屿从驾驶座上下来,

    手里还拎着一个眼熟的保温桶。林小满愣在原地,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几步走到她面前,将保温桶递过去,声音一如既往地平淡:“给阿姨的。

    ”林小满下意识接过,入手还是温热的,她张了张嘴,

    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你……怎么知道我妈爱吃小米粥?

    ”江屿的目光落在她泛红的眼圈上,淡淡道:“李叔说的。他今早五点就起来了,

    特意用老法子文火慢熬了两个小时,说‘小满妈身子虚,最养胃的还是这个’。”一句话,

    让林小满强撑了许久的坚强瞬间崩塌,眼眶热得发烫。走进病房前,江屿忽然拉住她,

    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铁盒。打开,里面是三封崭新却未封口的信,

    日期是从今天开始顺延的三天。“我不是来代替你照顾她的,”江屿看着她的眼睛,

    一字一句地说,“我是来……和你一起学着照顾。”林小满彻底怔住了。病床上,

    母亲缓缓睁开眼,看见门口站着的两个人,虚弱地开口:“小满,这是……你朋友?

    ”林小满心头一颤,迟疑了一瞬,最终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嗯,他叫江屿,

    是……很重要的人。”傍晚时分,林母的情绪平稳了许多,却突然拉着林小满的手,

    说起了往事:“小满,当年是妈妈不好,我不懂怎么当个妈,

    总让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看病……我总以为你是不怪我,现在才明白,

    你只是学会了不说话。”林小满再也忍不住,低头擦着不断涌出的眼泪。江屿什么也没说,

    只是默默起身,去了趟护士站。回来时,他递给林小满一张折好的纸。她疑惑地打开,

    是一封“给林阿姨的信”,字迹工整有力。“谢谢您生了个这么温柔的女儿。

    她记得店里每个顾客的口味,却常常忘了给自己留一口热饭。以前我帮不了她,但以后,

    我想替您,好好看着她吃饭。”林母戴上老花镜,颤抖着手看完了那张纸条,久久没有说话。

    最后,她抬起头,轻轻拉住了江屿的手,眼里泛着泪光:“孩子,你……常来。

    ”第二天清晨,李叔照常来店里取豆浆。

    张姐却笑着从锅里捞出一份萝卜和海带都加得满满的关东煮:“小满特意给你留的,

    她说邮筒里有你一封信,让你记得看。”李叔乐呵呵地接过,走到门口拆开了信。

    信里只有一句话,和一把小小的钥匙。李叔看着那句“李叔,

    时光邮筒以后就交给你来守护啦”,笑了:“这孩子,总算肯把心里的担子分给别人了。

    行啊,我每天都来,也算有个念想。”夜深了,江屿开车送林小满回家。车窗外,

    城市的霓虹被拉成长长的光带,从城南的医院,一路回到她城北的小家,

    几乎要横跨整个城市。林小满靠在副驾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

    心里第一次生出一个念头。第6章我们不是替代,是重新开始那个念头在她脑中迅速成型,

    清晰又坚定。第二天一早,林小满就向总公司递交了调岗申请,目标是城南分店。

    理由写得恳切:家母在城南医院疗养,方便就近照顾。当然,她没写的是,

    她舍不得离开这家亮着暖黄灯光的便利店,哪怕只是换个地方。张姐知道了,

    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眼圈有点红:“我就知道,你舍不得这破店。”林小满笑了,

    是那种尘埃落定后的轻松:“也不全是……毕竟还有人欠着我三杯热奶茶没还呢。

    ”她以为自己这句玩笑话只有风知道,却没想到,

    几天后江屿默默修改了早已提交的公司远程办公申请,

    把办公地点从“居家”改成了“城南分公司”,每周三天。没人声张,

    一切都静悄悄地发生了。城南分店的工作和老店没什么不同,只是离医院更近了。

    有时候下了晚班,林小满会直接去医院陪夜。那天晚上,她累得不行,

    靠在陪护椅上昏昏欲睡。病房里很安静,只有江屿敲击笔记本键盘的清脆声响,

    他带着电脑过来,说是加班,其实就是陪着她。在她快要彻底睡着时,键盘声停了。

    她听见江屿极轻地叹了口气,然后用一种近乎耳语的低沉声音说:“我不怕等你慢慢接受我,

    就像你等每个说不出口的心事平安落地。”林小满的眼睫毛颤了颤,但没有睁开。黑暗中,

    她的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微微扬起。原来,世界上最暖的不是那杯永远少糖温杯的热奶茶,

    而是有一个人,愿意用他的耐心和陪伴,把你所有的沉默都走成可以听见的对话。一个月后,

    城南分店门口也挂上了一个崭新的“时光邮筒”。邮筒下面,还压着一张手写的硬纸板告示,

    字迹苍劲有力:“本箱由李叔&张姐联合监守,

    投信者请勿顺便投喂流浪猫(已被江先生统一包养)。

手机上阅读

请扫二维码

同类推荐